小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员,它们以灵动的身姿和悦耳的鸣叫点缀着自然,也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“邻居”,从城市公园到乡村田野,从山林密林到湿地湖畔,不同环境下栖息着各具特色的小鸟,以下整理了常见小鸟的名字及简要特征,帮助大家认识这些可爱的飞翔精灵。
这类鸟类适应力强,常与人类伴生,活跃于居民区、公园和街道。
中文名 | 别名 | 特征简述 |
---|---|---|
麻雀 | 家雀、树麻雀 | 体型小,棕褐色,头顶有黑斑,常成群活动于阳台、草地,以谷物、昆虫为食。 |
家燕 | 燕子 | 背蓝黑色,腹部白色,尾分叉,常在屋檐下筑巢,捕食飞虫,是“春的使者”。 |
喜鹊 | 花喜鹊 | 身体黑白色,尾长,叫声响亮,被视为“吉祥鸟”,常在高树或电线杆上营巢。 |
灰喜鹊 | 山喜鹊 | 灰色羽毛,尾端近黑,集群活动,常在公园、树林觅食,食性杂。 |
乌鸦 | 老鸹 | 全身黑色,体型较大,聪明且适应力强,食性包括腐肉、谷物、昆虫等。 |
白头翁 | 白头鹎 | 头顶白色,身体橄榄绿色,常在灌木丛活动,鸣声婉转,是南方常见留鸟。 |
珠颈斑鸠 | 斑鸠 | 颈部有黑白相间的斑点,体型似鸽,常在地面行走,食植物种子,城市中常见。 |
戴胜 | 臭姑姑 | 头顶有棕褐色扇形羽冠,飞行时呈黑白相间条纹,常在地面翻找昆虫。 |
八哥 | 八哥鸟 | 全身黑色,嘴黄色,眼周裸露,善模仿人语,是常见的笼养鸟类,野外也见于公园。 |
红嘴蓝鹊 | 长尾山鹊 | 头颈黑色,身体蓝紫色,尾长呈楔形,常集群活动,叫声洪亮,栖息于山林边缘。 |
这类鸟类多栖息于田野、树林、灌丛,与农田生态密切相关。
中文名 | 别名 | 特征简述 |
---|---|---|
画眉 | 画眉鸟 | 棕褐色,眼周有白色眉纹,鸣声清脆婉转,是著名的笼养鸣禽,栖息于低矮灌木。 |
黄鹂 | 黄莺 | 全身金黄色,翼尾黑色,鸣声如“黄鹂留鸣”,常在高树筑巢,食昆虫和果实。 |
伯劳 | 虎伯劳 | 上体灰褐色,眼周黑色,嘴强健,常站在树枝上捕食昆虫、小鸟,有“雀王”之称。 |
棕背伯劳 | 小伯劳 | 背部棕红色,尾黑色,常在农田、果园活动,捕食害虫,也食小型脊椎动物。 |
大山雀 | 白脸山雀 | 头顶黑色,脸白色,腹有黑色纵纹,常在树洞筑巢,捕食松毛虫等森林害虫。 |
沼泽山雀 | 红山雀 | 体型小巧,头顶棕褐色,鸣声细碎,栖息于湿地、林区边缘,食昆虫和种子。 |
叉尾太阳鸟 | 燕雀 | 雄鸟喉部金属绿色,尾分叉,飞行如燕子,吸食花蜜,栖息于南方山林花丛。 |
暗绿绣眼鸟 | 绣眼儿 | 小型鸟类,眼周有白色环,鸣声清脆,常在树冠活动,食昆虫和花蜜,南方常见。 |
树鹨 | 树棘雀 | 上体橄榄绿色,下体淡黄色,尾羽外侧白色,常集群在树上或地面觅食,迁徙鸟类。 |
黄眉柳莺 | 柳串儿 | 体型小巧,眉纹黄色,常在柳树、杨树丛活动,鸣声轻快,是常见的夏季候鸟。 |
这类鸟类依赖水域生存,多见于湖泊、河流、沼泽等环境。
中文名 | 别名 | 特征简述 |
---|---|---|
翠鸟 | 钓鱼郎 | 嘴长而尖,体色鲜艳(背部翠蓝,腹部橙红),常停在水边树枝上捕食鱼类。 |
白鹭 | 白鹤鹭 | 全身白色,腿长,飞行时颈曲,栖息于湖泊、稻田,捕食鱼虾、蛙类等。 |
池鹭 | 花洼子 | 夏羽头颈栗红,背羽蓝黑,冬羽褐色,常在水边浅滩觅食,是常见涉禽。 |
黑水鸡 | 红骨顶 | 全身灰黑色,额甲红色,脚绿色,善游泳,栖息于沼泽、池塘,食水生植物。 |
鸳鸯 | 宫鸭 | 雄鸟羽色华丽(头羽有金属光泽,翅有帆状饰羽),雌鸟灰褐色,常成对活动于湖泊。 |
普通鸬鹚 | 鱼鹰 | 全身黑色,喉部白色,喉囊发达,经驯化可捕鱼,野生鸬鹚常见于沿海、河流。 |
反嘴鹬 | 反嘴雀 | 嘴向上翘,黑色,腿长,腹部白色,常在湿地滩涂行走,觅食甲壳类和昆虫。 |
金眶鸻 | 金眼圈儿 | 眼周有金色环,背部褐色,腹部白色,常在水边奔跑,是常见的滨鸟。 |
白鹡鸰 | 点水雀 | 体色黑白,常尾上下摆动,在地面行走或飞行,栖息于水域附近,食昆虫。 |
灰雁 | 大雁 | 体型大,背部灰色,腹部有黑色斑纹,常集群飞行,迁徙时呈“人”字形,湿地常见。 |
这类鸟类体型小巧,鸣声悦耳,部分因色彩艳丽或善鸣叫而受欢迎。
中文名 | 别名 | 特征简述 |
---|---|---|
金丝雀 | 芙蓉鸟 | 原产加那利群岛,人工培育出黄色、白色、红色等羽色,鸣声婉转,常见宠物鸟。 |
珍珠鸟 | 斑点雀 | 体型小,羽毛灰褐色,布满白色斑点,温顺亲人,是受欢迎的笼养观赏鸟。 |
白腰文鸟 | 十姐妹 | 腰部白色,身体褐色,常集群活动,食谷物,是南方常见的农田鸟类,也作宠物。 |
黄胸鹀 | 禾花雀 | 雄鸟胸腹金黄色,繁殖期栖息于草地,因过度捕猎已濒危,需重点保护。 |
火冠雀 | 火冠鸟 | 头顶有红色羽冠,身体橄榄绿色,常在针叶林上层活动,鸣声轻细。 |
棕头鸦雀 | 棕头山雀 | 头顶棕色,身体褐色,常在灌丛集群觅食,食昆虫和种子,是东亚特有鸟类。 |
红胁蓝尾鸲 | 燕子矶 | 腹部橙色,尾蓝色,雄鸟胸胁栗红色,常在山地林下活动,鸣声清亮。 |
鹊鸲 | 四喜鸟 | 雄头背黑色,腹白色,雌色较浅,尾常翘起,鸣声多变,南方常见,被视为“吉祥鸟”。 |
乌鸫 | 黑鸫 | 全身黑色,嘴黄色,鸣声嘹亮且善模仿,栖息于公园、林地,食昆虫和果实。 |
煤山雀 | 黑山雀 | 头顶黑色,脸白色,身体灰褐色,常在针叶树树冠活动,活泼好动,集群觅食。 |
这些常见小鸟不仅是自然多样性的体现,也是生态平衡的维护者——它们捕食害虫、传播种子,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,由于栖息地减少、环境污染等因素,部分鸟类的生存面临挑战,保护鸟类,从拒绝捕捉、减少使用农药、设置人工鸟巢等小事做起,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些飞翔的生命。
如何区分常见的麻雀和树麻雀?
答:麻雀(树麻雀)与山麻雀是常见混淆对象,但树麻雀是城市最常见的“麻雀”:体型较小(约14cm),头顶有明显的黑色斑块,颏部有一黑色“胡须”,脸颊白色,常成群在居民区、农田活动;而山麻雀体型更小,雄鸟头顶和后颈灰色,雌鸟头顶无黑斑,多栖息于乡村、山林边缘,日常所说的“麻雀”多指树麻雀,是我国“三有保护动物”。
城市中常见的喜鹊和乌鸦有什么区别?
答:喜鹊和乌鸦体型均较大,但易通过外形和习性区分:喜鹊身体黑白色,尾长且呈楔形(飞行时如“花扇”),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叫声“喳喳”响亮;乌鸦全身黑色,尾羽较短呈圆形,集群性强(常见数十只成群),叫声嘶哑“哑哑”声,喜鹊多在高树、电线杆营巢,乌鸦则常在塔顶、枯树筑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