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后成长于电子游戏从街机向家用机、掌机过渡的黄金时代,那些承载着童年记忆的游戏机,不仅是娱乐工具,更是社交货币和时代符号,从像素点阵到3D建模,从卡带光盘到UMD碟片,每一款主机都镌刻着独特的科技印记与游戏文化,以下是90后熟悉的经典游戏机梳理,涵盖家用机与掌机两大类别,带你重温“通关”的快乐时光。
家用机是90后家庭娱乐的核心,兄弟姐妹围坐一台电视前轮流手柄的画面,至今仍是温暖的回忆。
名称 | 厂商 | 发行时间 | 经典游戏 | 特点/昵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红白机(FC) | 任天堂 | 1983年 | 《超级马里奥兄弟》《魂斗罗》《坦克大战》 | 8位元机鼻祖,国内称“小霸王”(山寨机普及) |
世嘉五代(MD) | 世嘉 | 1988年 | 《索尼克》《街头霸王2》《忍》 | 16位元机代表,音画性能碾压FC |
土星(Saturn) | 世嘉 | 1994年 | 《VR战士》《光明之魂》 | 3D游戏先驱,双CPU设计 |
N64 | 任天堂 | 1996年 | 《超级马里奥64》《塞尔达传说:时之笛》 | 64位元机,首款 analog 摇杆 |
PlayStation(PS1) | 索尼 | 1994年 | 《最终幻想7》《生化危机》《合金装备》 | CD-ROM光盘,3D游戏革命 |
PlayStation 2(PS2) | 索尼 | 2000年 | 《侠盗猎车手:圣安地列斯》《战神》 | 全球销量冠军,向下兼容PS1 |
Xbox | 微软 | 2001年 | 《光环:战斗进化》《极限竞速》 | 首款内置硬盘主机,网络联机萌芽 |
GameCube | 任天堂 | 2001年 | 《塞尔达传说:风之杖》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》 | 小型光盘设计,主打第一方游戏 |
掌机满足了“随时随地玩游戏”的渴望,课间、放学路上、被窝里,小小的屏幕藏着另一个世界。
名称 | 厂商 | 发行时间 | 经典游戏 | 特点/昵称 |
---|---|---|---|---|
Game Boy(GB) | 任天堂 | 1989年 | 《俄罗斯方块》《口袋妖怪:红/绿》 | 液晶屏+4节电池,续航王者 |
Game Boy Color(GBC) | 任天堂 | 1998年 | 《塞尔达传说:梦见岛》《宝可梦 金/银》 | 彩屏掌机,兼容GB卡带 |
Game Boy Advance(GBA) | 任天堂 | 2001年 | 《超级马里奥 Advance》《火焰纹章:烈火之剑》 | 横向屏幕,2D游戏巅峰 |
PlayStation Portable(PSP) | 索尼 | 2004年 | 《最终幻想:核心危机》《怪物猎人》 | UMD光盘,多媒体掌机先驱 |
Nintendo DS(NDS) | 任天堂 | 2004年 | 《脑锻炼》《任天堂明星大乱斗X》 | 双屏设计+触摸笔,创新交互 |
这些游戏机见证了90后从“像素党”到“3D党”的成长:FC的“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”是秘籍,MD的“索尼克冲刺”是速度与激情,PS1的CG过场是视觉震撼,GBA的“插卡充电”是童年仪式感,它们不仅定义了游戏工业的发展,更串联起一代人的青春——是偷偷攒零花钱买卡带的执着,是和同学交换“小霸王”卡带的快乐,是通关后和伙伴击掌的成就感。
Q1:90后最经典的掌机是哪款?为什么?
A:Game Boy(1989年)堪称“90后掌机启蒙神机”,其超长续航(4节5号电池可玩10小时以上)、经典游戏矩阵(如《俄罗斯方块》《口袋妖怪》),以及国内“小霸王学习机”捆绑掌机卡带的普及,让几乎每个90后都拥有或接触过它,甚至衍生出“课间掏出Game Boy被老师没收”的集体记忆,是当之无愧的“掌机始祖”。
Q2:为什么90后对红白机(FC)有特殊感情?
A:红白机是90后电子游戏的“第一课”,尽管原装机价格昂贵,但国内“小霸王”等山寨机的普及(价格仅原装1/10),让普通家庭也能拥有,8位像素画风、简单重复的关卡(如《超级马里奥》1-1关)、双人合玩的乐趣(如《魂斗罗》按“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”跳关),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语言,甚至催生了“游戏秘籍手抄本”“街机厅FC币兑换”等文化符号,是“电子游戏”在90后心中最初的具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