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8年,一个被历史深刻铭记的年份,全球范围内涌动着变革的浪潮,社会动荡、思想激荡、冲突与希望交织,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,每一年份都对应着特定的干支纪年与五行属性,1968年亦不例外,要理解这一年的五行属性,需先从其干支纪年入手,再结合五行理论解析其象征意义,并关联当年的历史背景,或许能从中发现传统文化与时代进程的微妙呼应。
中国的干支纪年以十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与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循环组合而成,六十年为一甲子,1968年的干支纪年为“戊申年”,戊”为天干,“申”为地支,根据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,天干“戊”属阳土,地支“申”属阳金,而纳音五行(即民间常说的“年命五行”)的划分中,“戊申”对应的纳音为“大驿土”。
“大驿土”是五行土的一种,在《三命通会》等古籍中有记载:“大驿土,禾稼百艹不生,乃平田之地,非龙穴非砂非冈,乃无用之土,如人卑下无用之命。” 从字面看,“大驿”指古代的交通要道、驿站,大驿土便如同驿道上的土壤,承载着车马往来、信息传递,虽非肥沃良田,却具有承载、包容、流动的特性,这种特性与1968年全球范围内信息流动加速、社会变革驿动的历史背景,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照。
1968年,世界正处于冷战格局下的微妙平衡,但表面的平静下涌动着巨大的变革能量,这一年,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社会运动与政治事件,如同驿道上疾驰的马车,将变革的火种传递至各地。
在欧洲,法国爆发了“五月风暴”,巴黎的学生走上街头,抗议僵化的教育体制与社会不公,迅速演变为全国性的总罢工,戴高乐政府一度面临危机,这场运动以“反权威、反传统”为口号,不仅冲击了法国的政治格局,更催生了西方世界的“新左派”思潮,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,在捷克斯洛伐克,“布拉格之春”拉开序幕,杜布切克政府推行“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”改革,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,虽最终因苏联入侵而失败,却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寻求独立发展道路的重要尝试。
在美洲,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,反战情绪日益高涨,1月,北越的“春节攻势”让美国公众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,反战示威席卷全国,哥伦比亚大学、伯克利大学等高校成为学生运动的中心,4月,民权运动领袖马丁·路德·金遇刺,引发美国多起种族骚乱,社会撕裂加剧;两个月后,罗伯特·肯尼迪参议员也遇刺身亡,更让美国陷入迷茫与动荡。
在亚洲,日本爆发了“安保斗争”,学生与市民走上街头抗议日美安保条约,反对政府追随美国的对外政策;中国的“文化大革命”进入高潮,各地红卫兵运动持续,社会秩序受到巨大冲击;在东南亚,越南战争仍在激烈进行,平民的苦难与战火的蔓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。
这一年,信息传播的方式也在悄然改变,电视普及让全球观众能实时看到巴黎街头的巷战、西贡的轰炸画面,媒体成为推动社会意识觉醒的重要力量,正如“大驿土”承载着驿道的交通功能,1968年的世界成为了一个信息与思想流动的“大驿”,各种思潮、诉求、冲突通过这个“驿道”快速传播,引发连锁反应。
“大驿土”在五行中属土,土有承载、孕育、稳定之性,但“大驿土”并非“城头土”“屋上土”那样依附于固定建筑,而是驿道上的“无用之土”——看似贫瘠,却因位于交通要道而具有流动性、连通性,这种特性恰与1968年的历史进程形成呼应:社会动荡打破了传统秩序(土的稳定性),却也因此打开了思想流动的通道(驿道的连通性);旧有的权威体系(如政府、传统价值观)受到冲击(土的“无用”),但新的社会诉求(民权、反战、民主)得以通过运动传播(驿道的承载功能)。
从五行生克来看,天干“戊土”坐地支“申金”,土生金,为“食神”之格,食神象征自由、创造力、享乐,但也可能因过度放纵而失序,1968年的学生运动、反战浪潮,正是对传统压抑的反抗,追求个性解放与思想自由(食神之性),但也因缺乏明确方向而陷入混乱(如法国五月风暴后的无政府状态),地支“申金”为阳金,具有刚健、变革之性,与“戊土”结合,形成“土金相生”的局面,既承载了变革的力量(土),又提供了推动变革的锋芒(金),这正是1968年“动荡中蕴含变革”的深层写照。
将1968年定位为“大驿土”之年,并非简单的附会,而是试图从传统文化视角解读历史的深层逻辑。“大驿土”的“承载”特性,让这一年成为各种社会矛盾的汇聚点:冷战对峙、种族歧视、战争创伤、代际冲突……这些矛盾如同驿道上的货物,被1968年这辆“马车”承载着,驶向一个未知的未来,而“驿道”的“流动性”,则体现在思想的跨国界传播:法国的学生运动影响了美国,美国的反战情绪激发了日本,捷克的改革尝试鼓舞了东欧……全球各地的诉求通过“大驿土”般的媒介,形成了共振效应。
回望1968年,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股变革的力量,无论是马丁·路德·金的“我有一个梦想”,还是法国学生的“拒绝工作”,亦或是捷克人的“人类之春”,这些声音虽历经风雨,却如同驿道上的印记,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,而“大驿土”的意象,恰为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注脚:它承载了动荡,也孕育了希望;它见证了旧秩序的瓦解,也预示了新可能的诞生。
年份 | 干支 | 天干五行 | 地支五行 | 纳音五行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968年 | 戊申 | 戊(阳土) | 申(阳金) | 大驿土 |
Q1:如何根据年份推算其五行属性?
A:推算年份的五行属性需结合干支纪年与纳音五行,通过“年份数-3”后除以10和12,分别得到天干和地支的序数(对应十天干、十二地支的顺序),确定干支;查阅纳音五行表,根据干支组合确定纳音五行(如“甲子乙丑海中金,丙寅丁卯炉中火”等口诀),例如1968年:1968-3=1965,1965÷10余5(天干第5位为“戊”),1965÷12余9(地支第9位为“申”),干支为“戊申”,纳音五行为“大驿土”。
Q2:“大驿土”五行的人性格有何特点?
A:纳音五行“大驿土”的人,性格通常具有包容、务实、适应力强的特质,如同驿道土壤般能承载各种环境,他们重视实际,不喜空谈,在团队中常扮演“协调者”角色;但也可能因过于包容而显得缺乏主见,或因驿道的“流动性”而追求变化,难以长期稳定,若五行平衡,多能凭借包容心和适应力在事业中取得成就;若土过旺,则可能固执保守;若金过强(地支申金),则易刚愎自用,需注意调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