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文名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,常源自经典典籍、诗词典故,寄托父母对男孩品德、志向、智慧的期许,这些名字不仅音律优美,更蕴含着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儒家思想,或“道法自然”的道家智慧,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,以下从品德、志向、智慧、自然、文采五个维度,整理适合男孩的古文名字大全,并附详细释义与出处。
此类名字强调仁义礼智信、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,寓意孩子品行端正,德行兼备。
名字 | 释义 | 出处/典故 |
---|---|---|
修远 | 追求理想、坚持不懈,寓意长远志向 | 《楚辞·离骚》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 |
景行 | 行为光明正大,值得效仿 | 《诗经·小雅》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 |
怀瑾 | 拥有美玉般的品德与才华 | 《楚辞·九章》:“怀瑾握瑜兮,穷不知所示” |
明德 | 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 | 《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” |
思齐 | 向贤者看齐,追求进步 | 《论语·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” |
敦敏 | 敦厚聪敏,踏实沉稳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慎厥身,修思永,惇德允元” |
崇德 | 崇尚高尚品德,以德为先 | 《周易·坤卦》: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 |
克勤 | 勤劳勤勉,不畏艰辛 | 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” |
怀信 | 坚守诚信,内心坦荡 | 《楚辞·九章》:“怀信侘傺,忽乎吾将行兮” |
安仁 | 以仁为安,践行仁爱之道 | 《论语·里仁》:“仁者安仁,知者利仁” |
此类名字展现男孩的抱负、胸怀与进取精神,寓意胸怀天下,前程万里。
名字 | 释义 | 出处/典故 |
---|---|---|
凌云 | 志向高远,直冲云霄 | 《汉书·扬雄传》:“凌云笔” |
致远 | 达成远大目标,宁静深邃 | 《诸葛亮诫子书》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 |
弘毅 | 抱负远大,意志坚强 | 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” |
鹏抟 | 施展抱负,一飞冲天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” |
志远 | 志向远大,不半途而废 | 《三国志·魏书》:“志行万里,不中道而辍” |
怀宇 | 胸怀宇宙,气度不凡 | 《楚辞·九章》:“怀侬宇之昭昭兮” |
凌霄 | 超越云霄,志向高远 | 《后汉书·班固传》:“凌霄汉而径度” |
展鹏 | 大鹏展翅,前程万里 | 《庄子·逍遥游》引申义 |
云帆 | 扬帆起航,勇往直前 | 李白《行路难》: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 |
鸿鹄 | 远大志向,超越平庸 | 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” |
此类名字突出聪慧、睿智与博学,寓意孩子思维敏捷,学识渊博。
名字 | 释义 | 出处/典故 |
---|---|---|
博文 | 学识渊博,见闻广博 |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君子博学于文” |
睿哲 | 智慧通达,明事理 |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睿作圣” |
知远 | 目光长远,深谋远虑 | 《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” |
明睿 | 聪明睿智,明辨是非 | 《宋史·真宗纪》:“天资明睿,临朝断决” |
博涵 | 学识广博,内涵深厚 | 《文心雕龙·养气》:“博涵于六艺” |
思睿 | 勤于思考,智慧超群 | 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思曰睿” |
睿思 | 睿智的思维,深刻见解 | 同“思睿”引申义 |
知新 | 学以致用,不断创新 | 《论语·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” |
慧远 | 聪慧通达,见识深远 | 《晋书·慧远传》:“慧远法师,博综六经” |
此类名字取自山水、日月、星辰,寓意孩子如自然般开阔、坚韧、生机勃勃。
名字 | 释义 | 出处/典故 |
---|---|---|
山岳 | 如山岳般稳重可靠 | 《诗经·大雅》:“崧高维岳,骏极于天” |
川泽 | 胸怀宽广,包容万物 | 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川泽纳污” |
云舟 | 如云般飘逸,如舟般坚定 | 谢灵运《游赤石进帆海》:“扬帆采石华,挂席拾海月” |
星野 | 如星辰般闪耀,胸怀广阔 | 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” |
月白 | 清朗明净,品格高洁 | 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白露横江,水光接天” |
松涛 | 松之坚韧,涛之磅礴 | 李白《赠黄山胡公求白鹇》引申义 |
竹韵 | 竹之清雅,韵之悠长 | 郑板桥《竹石》: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 |
溪远 | 如溪般清澈,志向深远 | 王维《鹿柴》: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” |
岳川 | 如山川般博大,滋养万物 |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岳川能润” |
辰星 | 如星辰般明亮,指引方向 | 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辰星者,杀伐之也” |
此类名字源于诗词歌赋,寓意孩子才华横溢,文雅风流。
名字 | 释义 | 出处/典故 |
---|---|---|
墨染 | 墨香染心,文雅脱俗 | 苏轼《孙莘老求墨妙亭诗》:“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” |
清辞 | 言辞清新,文采斐然 | 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清辞丽句” |
翰文 | 文章翰墨,才华出众 | 《后汉书·文苑传》:“扬雄著太玄,翰文之英” |
诗言 | 以诗言志,以文抒情 | 《尚书·尧典》:“诗言志,歌咏言” |
文轩 | 文采飞扬,气度不凡 | 《文选·陆机·文赋》:“咏世德之骏烈,诵先人之清芬” |
韵鸿 | 韵律和谐,志向远大 | 《宋书·谢灵运传》:“韵高千古,思入九天” |
辞章 | 辞章华美,学识渊博 | 《文心雕龙·情采》:“圣贤书辞,总称文章” |
墨池 | 勤学苦练,才华横溢 | 王羲之“临池学书,池水尽黑”典故 |
书逸 | 书法飘逸,文采风流 | 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飘若浮云,矫若惊龙” |
文彬 | 文雅有礼,品德与才华兼备 | 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” |
问题1:给男孩取古文名字需要注意什么?
解答:取古文名字需兼顾音律、寓意与实用性,音律上,避免生僻字与拗口组合(如“张史”),优先选择声调平仄搭配的名字(如“李景行”);寓意上,需符合父母对孩子的期许,如品德类“怀瑾”、志向类“致远”;同时需避免谐音歧义(如“杜子腾”不合适),并考虑与姓氏的搭配流畅度,确保名字在现代社会中易于读写与记忆。
问题2:古文名字是否适合现代使用?
解答:适合,古文名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且许多字在现代语境中仍常用(如“明德”“思齐”),兼具传统雅致与现代审美,不过需避免过于生僻的字(如“龑”“䶮”),以免影响孩子日常生活(如办理证件、他人称呼),选择寓意积极、字形简洁的古文名字,既能传承文化,又能体现孩子的独特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