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服装的名字丰富多样,涵盖了不同款式、功能、材质和季节需求,新手父母常常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服装名称时感到困惑,了解这些名称不仅能帮助家长快速选购,还能根据宝宝的月龄、活动场景和需求做出更合适的选择,以下从款式、季节、功能等维度,详细梳理宝宝服装的常见名称及其特点。

按款式分类的宝宝服装名称
宝宝服装的款式直接影响穿着舒适度和便利性,常见款式可分为连体类、分体类、内衣类、外套类及配饰类,每类下又有细分名称:
连体类
连体衣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期的主力服装,设计注重包裹性和防踢被,常见名称包括:
- 哈衣:连体衣的俗称,通常为长袖长腿设计,按前襟分“拉链哈衣”(方便穿脱,适合新生儿)和“纽扣哈衣”(斜襟设计,保护肚脐,适合0-6个月)。
- 分腿连体衣:下身为分腿裤设计,方便活动,适合6个月以上学步期宝宝,又称“爬服”或“连体裤”。
- 背带连体衣:肩部有背带设计,可调节松紧,适合1-2岁宝宝,方便独立穿脱。
- 和尚服:新生儿专用内衣,斜襟无领,类似传统“和尚服”样式,避免摩擦颈部,适合0-3个月。
分体类
分体装适合活动量较大的宝宝,便于穿脱和更换,常见名称有:
- 上衣+裤子组合:包括“T恤+哈裤”(适合夏季)、“卫衣+运动裤”(适合春秋)、“毛衣+打底裤”(适合冬季)。
- 背带裤/背带裙:肩部有背带,裤腰宽松,适合1-3岁宝宝,方便如厕训练。
- 开裆裤/闭裆裤:传统开裆裤方便宝宝如厕,但现代更推荐闭裆裤(内置独立内衬),结合“拉拉裤”(训练裤)过渡。
内衣类
内衣直接接触宝宝皮肤,注重柔软透气,常见名称包括:

- 胎衣:新生儿出生后第一件内衣,通常为纱布或纯棉材质,分“长袖胎衣”和“短袖胎衣”。
- 爬服:即分腿连体衣,但部分家长特指“短袖无腿爬服”,适合夏季居家。
- 肚围/护肚带:用于保护宝宝腹部不受凉,分“纯棉肚围”和“纱布肚围”,适合新生儿期。
外套类
外套用于保暖或防晒,按季节和材质细分:
- 棉服/羽绒服:冬季保暖外套,分“连体棉服”(适合小月龄)和“分体棉服”(适合大月龄)。
- 马甲/背心:无袖设计,方便活动,适合春秋季或作为内搭,如“棉马甲”“羽绒马甲”。
- 防晒衣:夏季外出必备,轻薄透气,UPF50+防晒,常见“连帽防晒衣”和“短袖防晒衣”。
- 风衣/夹克:春秋季防风外套,适合1岁以上宝宝,如“牛仔夹克”“风衣外套”。
配饰类
配饰虽小,但功能多样,常见名称有:
- 口水巾:吸水性强,保护衣服不被口水浸湿,分“纯棉口水巾”“硅胶围兜”。
- 手套脚套:防止宝宝抓伤或着凉,新生儿必备,分“无指手套”“防滑脚套”。
- 帽子:包括“针织帽”(冬季保暖)、“防晒帽”(夏季宽檐)、“游泳帽”(防水)。
- 袜子:分“宝宝袜”(短筒,适合日常)、“袜套”(防滑,适合学步)、“羊毛袜”(冬季保暖)。
按季节分类的宝宝服装名称
不同季节对服装材质和功能需求不同,名称也带有季节属性:
- 春季:单层棉服、薄款卫衣、长袖T恤、棉质哈裤、防风马甲。
- 夏季:短连体衣、纱布爬服、吊带背心、防晒衣、凉鞋、透气袜子。
- 秋季:长袖连体衣、薄棉服、针织开衫、牛仔裤、加绒打底裤。
- 冬季:羽绒服、棉连体衣、羊毛内衣、加厚棉裤、保暖帽、防滑雪地靴。
按功能分类的宝宝服装名称
除日常穿着外,部分服装具有特定功能,名称更突出用途:

- 睡眠类:睡袋(分“分腿睡袋”“信封式睡袋”)、睡衣(连体睡衣+分体睡衣)、安抚巾( attached to sleepwear)。
- 外出类:安全座椅外套(固定在安全座椅上)、外出服(防风防泼水,如“连帽外套”)、背带巾外套(方便抱娃时穿着)。
- 防护类:防蚊衣(含驱蚊成分,夏季外出)、反光外套(夜间出行安全)、护膝护肘(学步期防摔伤)。
材质相关的名称标注
服装名称中常包含材质信息,帮助家长判断适用场景:
- 纯棉:柔软透气,适合内衣和夏季服装,如“纯棉哈衣”“纯棉T恤”。
- 纱布:多层纱布更吸汗,适合新生儿和夏季,如“纱布胎衣”“纱布睡袋”。
- 珊瑚绒:柔软保暖,适合冬季家居服,如“珊瑚绒连体衣”。
- 羽绒:轻便保暖,适合冬季外套,如“轻薄羽绒服”。
相关问答FAQs
Q1:新生儿服装应该优先选择哪些名称?
A:新生儿期(0-3个月)以“和尚服”“胎衣”“哈衣”为主,建议选择前襟为纽扣或拉链的设计,方便穿脱和更换尿布;材质优先纯棉或纱布,柔软无刺激;可准备3-5件长袖、2-3件短袖,搭配“肚围”“手套脚套”防止着凉和抓伤。
Q2:“拉拉裤”和“纸尿裤”有什么区别?
A:“拉拉裤”本质是训练型纸尿裤,裤腰为弹性腰围,像小内裤一样穿脱,适合6个月以上会翻身、爬行的宝宝,便于活动;“纸尿裤”则侧重婴幼儿期使用,两侧有魔术贴粘贴,适合新生儿和小月龄宝宝,拉拉裤的吸水量和贴合度更适合活动量大的宝宝,是如厕训练的过渡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