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果是一类富含营养的植物果实,通常指果皮坚硬、内含可食用种子的植物总称,既包括常见的树坚果,也涵盖部分种子类坚果,它们因富含蛋白质、不饱和脂肪酸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等,成为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下从分类、名称、特点及营养等方面,为大家详细介绍坚果的名字及相关信息。
为更清晰呈现,按植物学来源和常见食用习惯,将坚果分为树坚果、种子类坚果及其他特色坚果三大类,具体名称、科属、产地及主要特点如下:
类别 | 名称 | 科属 | 主要产地 | 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树坚果 | 核桃 | 胡桃科 | 中国、中亚、美国 | 果壳坚硬,果仁呈脑状,富含Omega-3脂肪酸,被誉为“长寿果” |
杏仁 | 蔷薇科 | 地中海沿岸、中国、美国 | 分甜杏仁、苦杏仁,甜杏仁可食用,富含维生素E和钙 | |
榛子 | 桦木科 | 欧洲、亚洲、北美 | 果壳褐色,果仁饱满,油脂含量高,常用于烘焙或制作巧克力 | |
腰果 | 漆树科 | 巴西、印度、越南 | 肾形果仁,果壳有毒,需经加工后食用,口感香脆,富含镁 | |
开心果 | 漆树科 | 地中海、西亚、美国 | 果壳自然开裂,果仁翠绿,富含植物固醇,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| |
松子 | 松科 | 中国东北、俄罗斯、朝鲜 | 小颗粒状,香气浓郁,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,常用于烹饪或零食 | |
夏威夷果(澳洲坚果) | 山龙眼科 | 澳大利亚、夏威夷、南非 | 果壳光滑,果仁奶油香,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,热量较高 | |
碧根果(山核桃) | 胡桃科 | 美国、中国 | 长椭圆形,果壳较厚,果仁油脂丰富,口感酥脆,类似核桃 | |
板栗 | 壳斗科 | 中国、朝鲜、日本 | 果壳深褐色,果仁淀粉含量高,可炒食或煮粥,口感软糯 | |
种子类坚果 | 葵花籽 | 菊科 | 全球广泛种植 | 扁平椭圆形,常见零食,富含维生素E和镁,有“向日葵籽”之称 |
南瓜籽 | 葫芦科 | 中国、印度、美国 | 扁平椭圆形,外皮白色或绿色,含锌丰富,可炒食或制作零食 | |
西瓜籽 | 葫芦科 | 中国、土耳其、印度 | 椭圆形,有黑、白、红等色,炒制后香脆,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 | |
花生 | 豆科 | 南美、中国、印度 | 荚果果仁,高蛋白,可炒食、榨油,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坚果之一 | |
亚麻籽 | 亚麻科 | 地中海、中国、加拿大 | 扁平椭圆形,褐色或黄色,富含α-亚麻酸(植物性Omega-3),常用于烘焙或冲饮 | |
奇亚籽 | 唇形科 | 墨西哥、阿根廷、澳大利亚 | 小颗粒,遇水膨胀,富含膳食纤维和Omega-3,被称为“超级食物” | |
其他特色坚果 | 巴西坚果 | 玉蕊科 | 南美亚马逊雨林 | 大颗粒三角形果仁,富含硒元素,是天然“硒来源”,果壳坚硬难开 |
香榧 | 红豆杉科 | 中国浙江、安徽、福建 | 长条形,果仁香脆,加工后无苦味,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坚果 | |
槟榔 | 棕榈科 | 东南亚、中国南方 | 果实椭圆形,需经加工后食用(非传统坚果,但常被误认为坚果,含致癌物需谨慎) |
不同坚果的营养侧重点略有不同,但普遍具有高蛋白、高不饱和脂肪酸、高膳食纤维的特点,适量食用对健康大有裨益,核桃和亚麻籽富含Omega-3脂肪酸,有助于降低胆固醇、保护心脑血管;杏仁和开心果富含维生素E和植物固醇,抗氧化且有益皮肤健康;腰果和南瓜籽富含镁,可缓解疲劳、维持神经肌肉功能;而巴西坚果则是补硒的“天然佳品”,每天1-2颗即可满足每日硒需求。
需注意,部分坚果如苦杏仁、槟榔等需谨慎食用:苦杏仁含苦杏仁苷,过量可能引发中毒;槟榔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,不建议食用,坚果热量较高,每天建议摄入量为20-30克(约一小把),避免过量导致肥胖。
Q1:每天吃多少坚果合适?会不会发胖?
A1: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年人每天大豆及坚果类摄入量为25-35克,其中坚果占20-30克(约带壳一捧或去壳一小把),坚果虽富含健康脂肪,但热量较高(每100克坚果约500-600大卡),过量确实可能增加肥胖风险,建议作为零食替代油炸食品,或加入早餐麦片、沙拉中,控制总热量摄入,既能补充营养,又不易发胖。
Q2:生坚果和熟坚果哪个更好?需要剥壳吃吗?
A2:从营养保留角度,生坚果(未经油炸、盐焗等加工)更优,能避免高温导致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和营养流失(如维生素E),但部分生坚果(如核桃、腰果)含单宁或抗营养素,适量加热可提高消化率,熟坚果中,推荐选择“原味”而非“调味”类(如盐焗、糖霜),减少钠和添加糖摄入,剥壳吃需注意:部分坚果壳可能含霉菌毒素(如黄曲霉素),建议选择正规品牌,避免食用发霉或异味的坚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