肉类作为人类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名称丰富多样,既有按动物种类划分的通用名,也有因部位、加工方式、地域文化、历史典故等形成的特色名,这些名字不仅反映了食材的特性,更承载着饮食文化的内涵,以下从多个维度梳理肉类的名称大全,帮助全面了解不同肉类的命名逻辑与特点。
这是最基础的分类方式,直接以动物名称加上“肉”字构成,简单直观,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。
动物种类 | 肉名 | 常见备注 |
---|---|---|
猪 | 猪肉 | 最常见的肉类之一,细分部位包括里脊、五花肉、排骨等 |
牛 | 牛肉 | 分黄牛肉、水牛肉,草饲与谷饲口感差异大 |
羊 | 羊肉 | 绵羊肉与山羊肉,膻味因品种和饲养方式不同 |
鸡 | 鸡肉 | 分土鸡、肉鸡,白肉代表,低脂高蛋白 |
鸭 | 鸭肉 | 水禽类,脂肪含量适中,适合炖煮、烤制 |
鹅 | 鹅肉 | 禽类中体型较大,肉质紧实,鹅肝为高端食材 |
兔 | 兔肉 | 宇宙“兔”,高蛋白低脂肪,有“荤中之素”称号 |
马 | 马肉 | 在部分中亚、东欧地区常见,肉质细嫩但略带膻味 |
驴 | 驴肉 | 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,肉质细紧,适合酱制 |
狗 | 狗肉 | 在部分地区作为传统食材,名称因地域文化有差异 |
猫 | 猫肉 | 较少见,部分地区有食用传统,争议较大 |
鸽子 | 鸽肉 | 乳鸽为常见食材,肉质鲜嫩,适合清蒸、煲汤 |
鹌鹑 | 鹌鹑肉 | “动物人参”,体型小,适合整只烤或炖汤 |
鹿 | 鹿肉 | 高端食材,低脂肪,富含胶原蛋白,肉质细嫩 |
鸵鸟 | 鸵鸟肉 | 禽类中最大的鸟,瘦肉率高,口感类似牛肉 |
火鸡 | 火鸡肉 | 西方节日常见食材,胸肉发达,低脂高蛋白 |
蛇 | 蛇肉 | 在南方部分地区作为“野味”,肉质细滑,被认为有滋补功效 |
竹鼠 | 竹鼠肉 | “山珍”之一,因保护政策已受限,肉质细嫩无膻味 |
同一动物不同部位的肉质、口感、脂肪分布差异显著,因此衍生出大量部位肉名,常用于烹饪方式的选择。
动物 | 部位名称 | 肉名特点 | 常见烹饪方式 |
---|---|---|---|
猪 | 前腿/后腿 | 前腿肉(前腿肉、猪肘)、后腿肉(后腿肉、猪蹄) | 猪蹄适合炖汤,猪肘适合红烧 |
腹部 | 五花肉(肥瘦相间) | 红烧、回锅肉、制作肉皮冻 | |
背部 | 里脊(最嫩)、外脊(西冷) | 里脊适合炒、煎,外脊适合牛排 | |
排骨 | 小排、肋排、脊骨 | 糖醋排骨、炖汤、烤肋排 | |
牛 | 胸部 | 牛腩(肥瘦相间,带筋膜) | 炖牛腩、咖喱牛腩 |
后腿 | 菲力(里脊,最嫩)、西冷(外脊,带脂肪) | 菲力牛排、西冷牛排 | |
腹部 | 牛上脑(雪花纹丰富) | 烤、涮火锅 | |
牛腱 | 牛腱子(筋肉分明) | 酱牛肉、卤牛肉 | |
羊 | 肩背 | 羔羊排(嫩) | 烤羊排、红焖 |
腿部 | 羊腿(大块,肉质紧实) | 烤羊腿、炖汤 | |
腹部 | 羔羊肉(幼羊,膻味小) | 涮火锅、爆炒 | |
鸡 | 胸部 | 鸡胸肉(低脂,易柴) | 鸡胸肉炒菜、鸡胸肉丸子 |
腿部 | 鸡腿肉(带皮,嫩滑) | 烤鸡腿、可乐鸡翅 | |
整只 | 三黄鸡、清远鸡 | 白切鸡、炖鸡汤 |
肉类通过腌制、风干、熏制、发酵等工艺加工后,会形成具有独特风味和保质期的肉制品,名称多与工艺或产地相关。
加工方式 | 肉名 | 原料 | 特点 |
---|---|---|---|
腌制 | 腊肉 | 猪肉、牛肉、鸭肉 | 经盐、花椒等腌制后风干,咸香耐储存 |
腊肠 | 猪肉、肠衣 | 调味后灌制,蒸熟后食用,风味浓郁 | |
培根 | 猪腹部肉 | 经烟熏或盐腌,煎后焦香,常用于西餐 | |
风干 | 风干牛肉 | 牛肉 | 风干脱水,高蛋白,便于携带,适合零食 |
风干鸡 | 整鸡 | 风干后肉质紧实,适合炖煮或卤制 | |
熏制 | 熏肉 | 猪肉、鱼肉 | 用木屑熏制,带有烟熏香气,如东北熏肉 |
熏鱼 | 草鱼、青鱼 | 经盐腌后熏制,咸香可口,冷盘常见 | |
发酵 | 火腿 | 猪后腿 | 如金华火腿、宣威火腿,发酵后风味独特,用于提鲜 |
腊八蒜炒肉 | 用腊八蒜腌制的肉 | 结合发酵调料,酸香开胃 | |
酱制 | 酱牛肉 | 牛腱子 | 酱卤后色泽红亮,肉质软烂,冷热皆宜 |
酱肘子 | 猪肘 | 酱制后肥而不腻,经典下饭菜 | |
腌制+风干 | 腌笃鲜 | 咸肉、鲜肉、春笋 | 江苏名菜,咸鲜合一,汤浓味美 |
中国地域辽阔,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和物产差异,造就了大量带有地方特色的肉名,往往与当地历史、习俗相关。
地区 | 肉名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北京 | 北京烤鸭 | 选用填鸭,皮脆肉嫩,配薄饼、甜面酱 |
广东 | 叉烧 | 猆烤后的猪肉,甜咸口味,常用于烧腊拼盘 |
四川 | 回锅肉 | 煮熟的五花肉回锅炒,配郫县豆瓣酱,香辣下饭 |
东北 | 锅包肉 | 猪里脊裹油炸,酸甜口味,东北代表菜 |
新疆 | 手抓羊肉 | 羊肉清水煮熟,蘸盐或孜然,原汁原味 |
浙江 | 东坡肉 | 源自苏东坡,五花肉慢炖,肥而不腻 |
湖南 | 毛氏红烧肉 | 不加酱油,用糖色炒制,辣而不燥 |
云南 | 汽锅鸡 | 用蒸汽蒸熟鸡肉,原汤清鲜,菌菇配味 |
福建 | 佛跳墙 | 多种食材(鸡肉、鸭肉、猪蹄等)炖煮,集山珍海味于一体 |
部分肉类名称源于历史人物、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,赋予了食材文化内涵,流传至今。
肉名 | 典故/传说 | 特点 |
---|---|---|
叫花鸡 | 传说叫花子用泥裹鸡烤熟,意外美味 | 整鸡裹泥烤制,肉质鲜嫩,保留原汁 |
霸王别姬 | 源自项羽与虞姬故事,甲鱼(鳖)与鸡同炖 | 甲鱼滋补,鸡肉鲜香,汤浓味醇 |
孜然羊肉 | 新疆少数民族常用孜然调味,流传全国 | 羊肉与孜然爆炒,香辣开胃 |
夫妻肺片 | 成都陈氏夫妻创制,以牛头皮、牛舌等凉拌 | 麻辣鲜香,是川凉菜代表 |
在古代或文学作品中,肉类还有一些雅称或特定场合的名称,体现了古人的饮食审美。
雅称/别称 | 对应肉名 | 出处/场景 |
---|---|---|
豢龙 | 马肉 | 古人养马为驾车,称马为“龙”,马肉称“豢龙” |
美人肝 | 鸡里脊 | 南京名菜,取鸡里脊制作,形色俱美 |
珍珠丸子 | 猪肉/鱼肉丸子 | 蒸熟后裹糯米,如珍珠点缀,寓意吉祥 |
Q1:为什么同一种动物的部位肉名字差异这么大?比如猪的“五花肉”和“里脊”?
A1:部位肉的命名主要基于脂肪分布、肉质结构和所在位置,五花肉”因腹部肥瘦相间呈五层而得名;“里脊”是脊柱两侧最嫩的肌肉,运动少,所以口感细腻;“猪蹄”因带筋和皮,炖煮后黏滑,故以“蹄”称之,这些名字直观反映了食材的烹饪特性,方便人们根据需求选择。
Q2:加工肉的名字和制作工艺有什么关系?腊肉”和“腊肠”都有“腊”字,但形态不同?
A2:“腊”字在中文里常指“风干”或“腌制后晾晒”的工艺,与古代农历腊月制作有关。“腊肉”通常指大块肉(如猪后腿)直接腌制风干,成品为整块;“腊肠”则是将肉绞碎调味后灌入肠衣,再风干,成品为条状,名字中的“腊”点明了共同工艺,而形态差异则源于加工方式的不同(整块vs灌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