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糕点历史悠久,地域特色鲜明,从北到南、从东到西,各地因物产、气候、习俗不同,形成了品类繁多的糕点体系,这些糕点不仅是节庆宴客的佳品,更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甜点或茶点,其名称往往蕴含着地域文化、制作工艺或美好寓意,以下从地域、原料、工艺三个维度,梳理中国糕点的常见名称及特点。
中国糕点按地域可分为京式、苏式、广式、潮式、川式、闽式、扬式、宁式、高桥式等流派,各流派风味迥异,代表品种如下:
地域流派 | 代表性糕点名称 |
---|---|
京式 | 萨其马、茯苓饼、驴打滚、豌豆黄、芸豆卷、艾窝窝、糖耳朵、姜丝排叉、蜂糕、桂花糕、芙蓉糕、龙凤饼 |
苏式 | 苏式月饼(鲜肉、豆沙、五仁)、猪油年糕、松仁粽子、薄荷糕、桂花拉糕、赤豆糕、蜜汁豆方、桃酥、云片糕、椒盐桃酥、缠蚀沙琪玛 |
广式 | 莲蓉月饼、老婆饼、杏仁饼、鸡仔饼、腊肠卷、马拉糕、蛋挞、椰丝糯米糍、钵仔糕、萝卜糕、芋头糕、陈村粉果 |
潮式 | 潮式月饼(朥饼、绿豆椽)、腐乳饼、老婆饼(潮式)、猪油糕、芋泥糕、红桃粿、咸水粿、鼠壳粿、无米粿、水晶包 |
川式 | 桃片、冰薄月饼、三大炮、叶儿粑、糖油果子、麻圆、龙抄手(小吃类,部分糕点化改良)、灯影饼、苕丝糖、怪味胡豆 |
闽式 | 礼饼、光饼、芋包、马蹄糕、桔红糕、麻薯、花生酥、芙蓉糕、软糕、福清光饼、永定菜干月饼 |
扬式 | 千层油糕、翡翠烧卖(点心类)、桂花糯米藕、藕粉圆子、黄桥烧饼、文蛤酥、大救驾(腾冲)、京果粉、雪饺 |
宁式 | 苔生片、三北豆酥糖、苔条酥、金橘饼、水晶油包、宁波汤圆(小吃)、印糕、松花糕、定胜糕、麻糍 |
高桥式 | 高桥松饼、高桥酥饼、蝴蝶酥、核桃酥、椰子塔、老婆饼(高桥式)、杏仁酥、松仁酥、花生牛轧糖 |
原料是决定糕点口感与风味的核心,中国糕点按主要原料可分为米糕、面糕、豆糕、果仁糕、糖糕等类别:
原料类别 | 常见糕点名称 |
---|---|
米糕类 | 桂花年糕、八宝饭、糯米糍、驴打滚、艾窝窝、松仁粽子、糍粑、红桃粿、萝卜糕、芋头糕、马拉糕、钵仔糕、叶儿粑、定胜糕、发糕 |
面糕类 | 桃酥、云片糕、椒盐桃酥、苏式月饼、广式月饼、黄桥烧饼、蝴蝶酥、椰子塔、麻圆、煎堆、咸水粿、锅盔(部分)、葱油饼(点心化) |
豆糕类 | 豌豆黄、芸豆卷、赤豆糕、蜜汁豆方、绿豆椽、绿豆糕、豆酥糖、三北豆酥糖、金丝蜜枣豆糕 |
果仁糕类 | 松仁糕、核桃酥、杏仁饼、花生酥、芝麻糕、松子糕、榛子酥、桃仁酥、瓜子酥、杏仁豆腐 |
糕粉类 | 茯苓饼、藕粉圆子、马蹄糕、桔红糕、芙蓉糕、萨其马、糖耳朵、姜丝排叉、椰丝球 |
制作工艺赋予糕点不同的形态与口感,中国糕点按工艺可分为蒸、烤、炸、煎、冻等类型:
工艺类别 | 代表性糕点名称 |
---|---|
蒸糕 | 马拉糕、发糕、千层油糕、水晶油包、定胜糕、八宝饭、糯米藕、藕粉圆子、艾窝窝、驴打滚、年糕(蒸制)、水晶糕 |
烤糕 | 月饼(各类)、桃酥、云片糕、椒盐桃酥、蝴蝶酥、椰子塔、黄桥烧饼、文蛤酥、高桥松饼、苏式酥饼、杏仁饼 |
炸糕 | 麻圆、油条(小吃)、糖油果子、煎堆、咸水粿(部分)、炸香蕉糕、炸奶条、麻花、萨其马(部分工艺) |
煎糕 | 萝卜糕、芋头糕、咸水粿、锅盔(部分)、韭菜盒子(点心)、韭菜煎饼、鸡蛋糕(煎制) |
冻糕 | 杏仁豆腐、杨枝甘露(甜品化)、桂花凉糕、芒果布丁(改良)、红豆冰(甜品)、仙草冻(甜品) |
问题1:中国糕点中“京式”和“苏式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?
解答:京式糕点以北方小麦、油脂为主要原料,受满族宫廷文化影响,口感偏酥脆或绵软,甜味为主,代表品种有萨其马(满族特色)、豌豆黄(细腻绵密)、茯苓饼(药膳结合),苏式糕点则以江南猪油起酥为核心工艺,讲究“酥层分明”,甜中带咸,融合了苏州、扬州等地的细腻风味,代表如苏式月饼(酥皮层次多、内馅油润)、猪油年糕(软糯Q弹)、薄荷糕(清凉解腻),两者在原料(猪油 vs 植物油/牛油)、工艺(起酥 vs 蒸煮)和口味(偏甜 vs 咸甜平衡)上差异显著。
问题2:为什么很多传统中国糕点用“猪油”而不是植物油?
解答:传统糕点选用猪油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一是起酥效果更佳,猪油的熔点较高(35-40℃),在面团中能形成清晰的酥层,使糕点口感酥松不硬(如苏式月饼、桃酥),而植物油易导致面团粘连、酥层模糊;二是风味独特,猪油自带“脂香”,能提升糕点的浓郁口感,尤其与豆沙、莲蓉等甜馅搭配时,能中和甜腻感;三是历史局限性,古代植物油(如花生油、菜籽油)的精炼技术不成熟,杂质多、易氧化,而猪油易于提炼和保存,因此成为传统糕点的首选原料,现代虽因健康考虑多用植物油替代,但部分老字号仍保留猪油工艺,以追求“原汁原味”的经典口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