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复理疗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通过非药物、非手术的物理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、缓解疼痛、改善生活质量,其涵盖的领域广泛,技术手段丰富,从传统中医的经络调理到现代医学的物理因子治疗,从儿童发育障碍干预到老年慢性病管理,康复理疗的名称体系既体现了技术特点,也反映了应用场景的多样性,以下从不同维度梳理康复理疗的常见名称及其核心内涵,帮助系统了解这一领域的专业术语。

传统康复理疗技术(基于中医理论与技法)
传统康复理疗以中医整体观和经络学说为指导,通过外治法调节人体气血阴阳,常见技术名称多源于古代医籍和民间实践,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。
- 针灸疗法:包括毫针(普通针刺)、电针(结合电流刺激)、温针(针柄加温)、火针(烧红后刺入)、腹针(腹部穴位针刺)、浮针(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)等,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,适应症包括疼痛、神经系统疾病、功能失调等。
- 推拿按摩:涵盖成人推拿(如滚法、揉法、按法、拿法、扳法)、小儿推拿(特定手法如捏脊、运内八卦、清补脾经)、点穴疗法(手指点按穴位)、踩跷疗法(足部踩背推拿)、膏摩(配合药膏的推拿),侧重放松肌肉、滑利关节、调和气血。
- 艾灸疗法:包括艾条灸(悬灸、回旋灸)、艾柱灸(直接灸、间接灸)、温针灸(针刺与艾灸结合)、督脉灸(铺姜灸)、脐灸(神阙穴隔药灸),利用艾火温通经络、散寒除湿,适用于虚寒性疾病、慢性疼痛及亚健康调理。
- 拔罐刮痧:拔罐分为留罐、闪罐、走罐、药罐(煮药罐、贮药罐),通过负压吸附皮肤,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肌肉紧张;刮痧包括牛角刮痧、砭石刮痧、油刮痧,通过刮拭体表出“痧”(皮下瘀血),达到排毒通络效果,多用于感冒、颈肩腰腿痛。
- 中药外治:如中药熏蒸(药物煎煮后熏蒸患处)、中药热敷(热奄包、中药塌渍)、中药离子导入(药物离子通过皮肤导入)、药浴(全身药浴、局部熏洗),利用药物透皮吸收发挥疗效,适用于骨关节病、皮肤病及术后肿胀。
现代康复理疗技术(基于物理因子与运动科学)
现代康复理疗融合医学、工程学、运动学等多学科,借助设备和技术手段精准干预功能障碍,名称多体现物理原理或作用机制。
-
物理因子治疗:
- 电疗:低频电疗(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、功能性电刺激FEMS,用于镇痛和肌肉功能重建)、中频电疗(如正弦调制中频、干扰电,促进血液循环、软化瘢痕)、高频电疗(如超短波、短波、微波,用于消炎消肿)。
- 光疗:红外线疗法(改善局部循环、缓解疼痛)、紫外线疗法(抗炎、杀菌,用于皮肤溃疡、银屑病)、激光疗法(低功率激光镇痛、高功率激光切割)。
- 声疗:超声波疗法(机械效应、温热效应,用于软组织损伤、骨关节病)、冲击波疗法(聚焦式冲击波治疗网球肘、足底筋膜炎)。
- 冷热疗:冷疗(冰敷、冷喷,用于急性损伤消肿镇痛)、热疗(蜡疗、泥疗、热磁疗,缓解肌肉痉挛、促进炎症吸收)。
- 磁疗:静磁场疗法(贴敷磁片,镇痛、镇静)、脉冲磁场疗法(改善代谢,促进骨折愈合)。
-
运动康复技术:
- 关节活动度训练:主动运动、主动辅助运动、被动运动,用于改善关节僵硬(如肩周炎、术后关节粘连)。
- 肌力训练:等长收缩(肌肉收缩但关节不动,如靠墙静蹲)、等张收缩(关节运动时肌肉张力不变,如哑铃弯举)、等速训练(通过设备提供恒定阻力,如Cybex训练),适用于肌肉萎缩、运动损伤后恢复。
- 平衡与协调训练:平衡垫训练、太极训练、Bobath球训练,用于脑卒中、帕金森病等导致的平衡障碍。
-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(PNF):通过本体感觉和运动觉刺激,激活受损神经肌肉功能,如螺旋-对角线运动、牵张-收缩技术,适用于神经康复。
- 麦肯基疗法:基于力学原理的脊柱力学诊断与治疗,如颈椎伸展运动、腰椎旋转运动,用于脊柱源性疼痛。
专科领域康复理疗(针对特定人群与疾病)
康复理疗需结合人群特点(如儿童、老人)或疾病类型(如神经、骨科)精准干预,形成专科化技术名称体系。

-
儿童康复:
- 感觉统合训练(通过前庭、本体、触觉刺激改善儿童感知觉失调,用于自闭症、多动症、发育迟缓)。
- 应用行为分析(ABA,通过行为塑造技术改善儿童社交、认知能力)。
- Vojta疗法(诱导反射性翻身、爬行,用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发育)。
- 儿童作业治疗(如精细动作训练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,提升儿童独立生活能力)。
-
老年康复:
- 跌倒预防训练(平衡功能训练、肌力强化,如太极拳、抗阻训练)。
- 认知功能训练(记忆力、注意力、执行功能训练,如MMSE量表指导的认知游戏,用于阿尔茨海默病)。
- 骨质疏松康复(负重训练、脉冲电磁场治疗,增强骨密度)。
- 慢性疼痛管理(如膝骨关节炎的超声联合中频电疗、腰背痛的核心肌群训练)。
-
神经康复:
- Brunnstrom技术(利用运动模式恢复顺序,促进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)。
- 任务导向性训练(模拟日常生活动作,如穿衣、抓握,提高神经功能实用性)。
- 吞咽障碍训练(冰刺激、空吞咽训练、吞咽造影辅助下的体位调整,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)。
- 膀胱功能训练(定时排尿、盆底肌电刺激,用于脊髓损伤后尿失禁)。
-
产后与运动损伤康复:
- 产后康复(骨盆矫正、腹直肌分离电刺激、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,改善产后腰痛、盆底功能障碍)。
- 运动损伤康复(急性期RICE原则休息、冰敷、加压、抬高;慢性期离心训练、筋膜松解,如跟腱炎的离心负荷训练)。
康复理疗技术分类与适用场景概览
为更直观呈现不同康复理疗技术的特点与应用,以下表格汇总核心信息:

类别 |
技术名称 |
主要适用场景 |
核心作用 |
传统中医康复 |
针灸(电针/温针) |
神经痛、骨关节病、面瘫 |
调和气血、疏通经络、镇痛 |
推拿(成人/小儿) |
肌肉劳损、小儿消化不良、脊柱侧弯 |
放松肌肉、调节脏腑、改善关节活动度 |
艾灸(督脉灸/脐灸) |
虚寒体质、慢性腰痛、免疫力低下 |
温经散寒、扶阳固脱、保健养生 |
现代物理因子治疗 |
冲击波疗法 |
肌腱末端病(网球肘、足底筋膜炎) |
松解粘连、促进组织修复 |
中频电疗(干扰电) |
慢性疼痛、术后肿胀、肌肉痉挛 |
促进血液循环、镇痛、软化瘢痕 |
低频激光疗法 |
伤口愈合不良、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|
消炎、镇痛、促进细胞再生 |
运动康复 |
等速肌力训练 |
运动损伤术后、肌肉废用性萎缩 |
增强肌力、改善关节稳定性 |
感觉统合训练 |
儿童自闭症、发育性协调障碍 |
改善感知觉整合、提升运动协调性 |
神经专科康复 |
Brunnstrom技术 |
脑卒中、脑瘫后肢体功能障碍 |
诱导运动模式重建、促进分离运动出现 |
吞咽障碍训练(冰刺激) |
脑卒中、帕金森病导致的吞咽困难 |
改善吞咽反射、减少误吸风险 |
相关问答FAQs
Q1:康复理疗和普通理疗(如按摩店按摩)有什么区别?
A:康复理疗与普通理疗的核心区别在于“专业性”和“目标导向”,普通理疗(如休闲按摩)侧重放松肌肉、缓解疲劳,操作者多为技师,缺乏医学评估;而康复理疗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根据医学评估(如肌力、关节活动度、影像学检查)制定个性化方案,目标是恢复患者身体功能(如行走、抓握、吞咽),适应症包括疾病(如脑卒中、骨折术后)和功能障碍(如平衡障碍、尿失禁),技术手段涵盖传统中医、现代物理因子、运动科学等多学科,需在医疗机构或专业康复机构开展,具有明确的医学指征和疗效评价标准。
Q2: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康复理疗项目?
A:选择康复理疗项目需综合考虑“病因、评估结果、个体差异”三大因素:①明确病因:如颈肩疼痛需先排除颈椎病、肩袖损伤等,不同病因适用技术不同(如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需牵引+针灸,肩袖损伤急性期需冷疗+制动);②专业评估:通过康复科医生或治疗师的评估(如Fugl-Meyer评分、关节活动度测量),确定功能障碍类型(如肌无力、关节僵硬、平衡障碍),再选择针对性技术(如肌无力选择肌力训练,关节僵硬选择关节松动术);③个体差异:如孕妇禁用强刺激艾灸和腹部穴位刺激,皮肤破损者禁用拔罐和刮痧,老年骨质疏松者慎用重力牵引,建议先在医疗机构明确诊断,由康复团队制定方案,避免盲目选择技术延误病情。